中桓建工智慧工地 助力项目高标准建设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 2021-11-20 15:02:17 1948 次浏览
如今,我们处在一个科技大爆炸大发展的时代,随着技术创新、客户需求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加速变化,数字化技术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,各大行业都在经历急速的转型,在这个时代,智能化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突破,深刻地改变着各个行业的发展和进展,也正在加速改变着建筑行业。
中桓建工集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,以智慧工地为先导,利用高标准的理念、技术持续推进智慧工地建设,实现模式创新、管理创新、技术创新,在项目建设中,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。
引入BIM技术 助力降低成本
以往工地机械、材料的使用凭的是经验,讲的是感觉,全靠人工把控。超用、材料累计等现场层出不穷,给项目成本控制带来不小的麻烦。而现在,中桓建工集团利用BIM技术,无论是机械还是材料都能做到精确可控。并且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能优化施工工艺,降低施工难度,提高施工效率,减少项目工期。
基于真实地形建模的临建布置效果是BIM技术的一大亮点,将技术应用于眉山赞宇科技有限公司“年产12万吨绿色表面活性剂项目” 中,通过系统精准把控,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上进行创新,结合BIM技术进行结构优化,使得质量更为可靠,结构整体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,现场施工效率明显提高,节省项目施工工期约24d,综合节省项目叠合梁施工所需的人工、机械、材料等方面的成本达到54.7万元。
多措并举 促进效益提升
对大型项目来说抓好生产过程中的人工、机械、材料等既是关键问题,更是检验项目管理能力的法则。中桓建工集团在项目初期就将智慧工地建设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,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,促进施工管理水平。
在人员管理上,系统能够及时记录和掌握工人情况,通过人员管理系统实时统计现场劳务用工情况,监控人员流动情况。
在机械管理上,目前中桓集团在每个项目上都安装有各种各样的监控摄像头,这些监控同样可以通过智慧工地的接口形成统一的集成化展示,管理者通过手机、电脑即可实时查看工地实际施工情况。
在安全管理上,系统能够从危险源辨识开始到危险源消失或控制结束,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完成的全过程管理,通过本质安全、过程安全、监测安全,保障安全目标的最终落地。
在进度管理上,系统能提供可视化、可预知、可分析的进度管控工具,实现工地数据自动采集、远程控制、信息存储和分析、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收,确保工程施工进程的可视、可查、可溯、可控,有效支持现场作业人员、项目管理者提高施工质量、成本和进度水平,保证工程项目成功。
实时监控 保障质量安全
利用远程监控中心及智能执法仪,建立企业级远程视频监控平台,将所有施工项目现场作业面视频接入该平台。由专职工程管理人员座班全天侯监控各个施工项目的过程动态,及时有效地纠正违章作业、消除安全隐患。
利用塔机运行状态监测系统,对单机载重、幅度、角度等安全施工指标进行记录及实时传送,并设置生物人脸识别系统及塔吊吊钩可视化监控系统,通过无线信号传送至智慧工地服务器,由工地大脑对塔机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,掌握塔机的运行状态。
面对新冠疫情的复杂性,中桓建工将疫情防控纳入紧迫任务,及时对智慧工地系统进行升级。
利用红外测温仪对项目人员进行快速非接触体温测量,快速监控发烧病人,杜绝发烧病人在流入现场。在门禁系统自动闸机处,安装智能体温红外线监控系统,对于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实行时时体温监测。避免交叉感染,无需卫生消毒。检测速度快,一般短于1秒钟。体温超过38°C自动报警,检测仪的红灯就会闪亮,同时发出蜂鸣声提醒检查人员。
疫情防控的同时结合劳务实名制管理,采用“惠工云”对所有作业人员到场进行入场三级教育后,进行实名制登记,人证相符,有效防止非法人员入场;落实安全培训教育及评价,结合考勤情况实现工人工资拨付,积累用工数据,积累劳务队资源,形成劳务大数据。做到了施工生产和疫情防控两不误。
科技创新没有尽头,未来中桓建工集团将继续挖掘BIM技术,结合现场实际需求,不断改进升级系统应用,逐步完善智慧工地功能。